规范行业发展 日用玻璃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稿件来源:本报讯
《日用玻璃行业准入条件》已由工信部于2010年12月30日发布,并于今年3月1日起实施。准入条件发布之后,在行业内外产生了不小反响。很多人认为,准入条件对促进行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有人产生了一些疑问,认为发布准入条件是不是说明产能过剩了,或者属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要限制发展。为此,本报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国日用玻璃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建平。 是规范不是限制 “如何定位日用玻璃行业,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刘建平表示,日用玻璃行业是我国传统的民生产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下游产业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是具有创新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是循环经济中的绿色产业。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日用玻璃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 “十一五”期间,取得了显著成就。生产快速增长,经济规模总量扩大,行业整体经济实力不断提高。2010年,日用玻璃制品产量达1993.14万吨,比2009年增长了28.92%;比 “十五”末的2005年增长了128.7%,年均增长18%。玻璃保温容器产量达5.7亿个,比2005年增长了96.8%,年均增长14%。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62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24.12%;比2005年增长了211.9%,年均增长25.5%。 刘建平介绍,日用玻璃包括玻璃瓶罐、玻璃器皿、玻璃保温容器、玻璃仪器、玻璃工艺品和水晶玻璃制品等。其中,玻璃瓶罐产品是为酿酒、食品、饮料、医药等消费品提供包装配套的,是整个消费品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玻璃器皿、保温容器、玻璃艺术品等产品本身就是最终消费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国家 “十二五”规划中特别强调了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作为消费品工业的组成部分,日用玻璃行业自然在国家鼓励发展之列。但是鼓励发展不等于盲目发展,而是要有质量有效益地发展。如果盲目发展,任何东西都是不可持续的。准入条件的发布实施,目的是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日用玻璃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促进行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 五大问题制约发展 刘建平表示,日用玻璃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当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发展不均衡,产业集中度偏低,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刘建平介绍,目前,日用玻璃行业有3000多家企业,截至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1400多家,不到整个行业一半。产能超过10万吨的企业只有五六十家。所以说,虽然企业数量非常庞大,但是真正达到很大规模的企业的基数还是很小的。行业内最大的玻璃瓶罐制造企业,产能也不过140万吨左右。而国外最大的玻璃瓶罐跨国集团在全球拥有79家工厂,年产量达2000万吨。这充分说明,我们在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上与国外同行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二是行业技改压力大,科技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较弱,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效率比较低。刘建平说,我国日用玻璃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就整体而言,行业技术装备水平、企业管理水平、生产工艺条件、生产效率等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提升行业技术进步的共性问题亟待解决。 三是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中低端产品产能相对过剩,供过于求,而高端产品供不应求,新产品开发能力薄弱,产品质量水平偏低,附加值低,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存在恶性竞争现象。目前行业新产品的产值只占总产值的3%。 四是生产过程中资源能源利用率较低、能耗偏高,熔窑寿命、玻璃瓶罐轻量度以及碎玻璃的利用率低于发达国家,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刘建平说,我们窑炉的平均寿命在6年左右,而国外先进企业在中国的合资工厂的窑炉寿命最长达12年。我们窑炉的周期熔化率要求5000吨玻璃液/平方米,这是国外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但是目前很多企业还达不到。 五是生产过程环境治理压力大,限制有毒、有害原材料的使用及污染物排放等环境问题没有得到行之有效的解决。 刘建平告诉记者,准入条件的发布实施,对解决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转型升级步伐将加快 据了解, 《准入条件》主要从生产企业和新建、改扩建项目布局,生产工艺与装备,产品质量与品种,能源资源消耗和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工业卫生,劳动者权益保护,监督与管理等八个方面进行规范,加快推进日用玻璃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刘建平表示,这八个方面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息息相关,也与行业的发展紧密相连,既是影响我国日用玻璃行业结构调整、综合实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也是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准入条件特别强调要依靠技术进步,采用先进适用技术,突出节能降耗减排,加强对现有生产能力的技术改造,同时对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在生产规模、生产条件、技术及装备水平和落实节能减排措施等方面都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刘建平解释说,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加大对现有生产能力的技术改造力度,提升企业水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二是规范日用玻璃行业投资行为,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刘建平指出,准入条件提出了行业鼓励发展的方向,如从产品结构优化升级考虑,重点发展高档次、高附加值、高技术、市场前景好、有发展潜力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产品,其中包括轻量化玻璃瓶罐、高档玻璃器皿和特殊玻璃制品等。据了解,目前我国一般玻璃瓶罐的重量起码比国外的要重10%~15%以上。很多高档玻璃器皿需要进口,2010年,我国进口玻璃器皿达1.17亿美元。一些特种玻璃制品或者是我们的技术水平还达不到,或者存在较大缺口,需要大力发展及攻关。 刘建平认为,大型日用玻璃生产企业在技术装备、生产工艺、生产效率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具有竞争优势,因此将受益于准入条件。而一些缺少竞争优势的企业将会在市场竞争中淘汰。 刘建平表示,准入条件的实施将使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促进日用玻璃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报记者 刘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