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电气专家解析能效管理“整体解决方案”
稿件来源:本报讯
我国 “十二五”规划对节能减排提出了更严格的指标要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在原有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减排的基础上,又新增了氨氮和氮氧化物的减排指标。在环保部门坦言压力很大的同时,节能领域的公司却看到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3月初,作为 “全球能效管理专家”的施耐德电气在厦门召开大规模的销售大会与经销商大会,任务之一就是基于EcoStruxure能效管理平台的人员培训。 此间,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工业事业部负责人ClemensBlum先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幽默地说:“两会结束后,会有很多客户给我们打电话,说 ‘我们希望节能’, ‘我们希望减少碳排放’。”为此,能效管理专家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在中国全面推广能源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 能耗大户 “变身”能源管理者 谈及 “十二五”中国的节能市场,不等记者发问,ClemensBlum先生首先指出: “看看上一个五年规划的最后一年,很多地方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的指标,出现了直接拉闸限电的情况。如果他们的企业不希望今年也被拉闸限电,就必须在这方面进行投资。这也是EcoStruxure能效管理平台在中国成功推出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驱动因素。” 那么,EcoStruxure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平台?它到底可以给高能耗的工业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投资回报呢? 记者得到的答案是:这个平台融合了电力、工业、建筑楼宇、数据中心和安防五个领域的独特技术和专业经验,为需要寻求多个业务领域提高能源效率的客户提供智能化的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记者的理解是,在这样的平台上,企业管理者可以在本地及远程监控电脑上,实时分析能源的消耗并进行能耗的分析,采取及时的措施补救能源的浪费,进而加强能耗的管理。 这个概念似乎有些抽象。ClemensBlum做出这样诠释: “在过去,很多工厂只知道总体的能源消耗,包括用了多少电、水、气或者其它的能源。但是,并不知道这些能源用到了工业生产的哪个环节。 EcoStruxure能效管理平台让客户能够非常清楚地知道在整个生产线当中,所消耗的能源,比如说水、气、电到底是消耗在哪一个环节,从而去做出决策。” 当然,要实现全过程的信息融合,首先要保证各方面的数据信息是透明和公开的,要能够获得这些数据。当项目的负责人知道了能源消耗在哪里之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比如,培训工人的技能和水平,改进设备及生产工艺流程,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作为施耐德电气工业事业部的全球负责人,ClemensBlum对此深有体会。他说: “就工业事业部来讲,在全球我们负责的是水处理、冶金、矿业和水泥这些行业,还有机械设备制造商,我们的职责是不仅仅向这些行业的客户提供自动化的产品,还包括完整的全系列解决方案。” 他举了一个关于水务系统的例子。 “我们的客户可能会有几个或者是几十个不同的水处理厂分布在中国,他们希望有一个系统,不仅仅是看一个单独的工厂,要看整个的水务集团在全国的网络,集团的高管希望坐在计算机面前就能看出在全国各地各个水厂的能耗系统,能源使用效率。EcoStruxure能效管理平台的优势是灵活性强,从小的变频器到集团所有分厂的能源监控,都可以实现全方位掌控。 当这一切都变得清晰的时候,企业甚至可以预见在生产线当中需要多少能源,这样来说,原来的能耗大户就摇身变成了一个能源的主动管理者,可以主动地、有计划、有步骤地管理好企业的能源消耗。 跨国公司面临三大 “挑战” 这样看来,对于冶金、水泥、矿山等高耗能企业来说,这种能效管理的综合解决方案似乎很有吸引力。那么,在充分竞争的电气行业里,施耐德电气此次推出的这种 “整体解决方案”又将面临哪些挑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他们对技术的成熟度与竞争对手的赶超似乎都不担心,而最为关心的是人才问题。ClemensBlum表示, “目前主要的困难不是来自于我们产品的技术,而是在从产品转向解决方案的同时,需要员工同步 ‘转型’。要让我们的团队真正能够理解,并为客户解释这个解决方案背后的故事.” 施耐德电气方面认为,需要花一些时间来培训员工,让员工跟客户进行沟通,进而 “传递”关于能源绩效管理这个话题。 ClemensBlum透露, “在未来3年可能是公司要快速招聘人才的时间。”除了在全球招聘人才外,他们还准备在本地增加具有研发能力的人才,以及生产方面的人才,让能效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真正扎根于中国。 除了人才与产品 “同步升级”外,施耐德电气还面临着所有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本土化问题。 那么,在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中,施耐德电气能够为中国的用户带来哪些 “增值”服务呢?ClemensBlum表示, “以制造行业为例,中国企业发展速度很快,产品越来越多地需要出口到国外去,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要满足客户本地的需求,同时要帮助我们的客户实现出口业务的增长。” 他认为,这恰恰是工业企业跟施耐德电气合作的一个优势。因为施耐德电气产品实施的是全球标准。 “在质量和标准上,在中国和全球其他地方生产的是一模一样的产品,没有区别。如果客户跟我们一起合作,用我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就等于适应了全球其他的标准要求。” ClemensBlum同时坦言,还有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中国的市场变化非常之快。 “在欧洲20年的事情,在中国5年就会完成,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区别。”(本报记者 司建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