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 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
——访辽宁省大连市副市长曲晓飞
稿件来源:本报讯
近年来,辽宁省大连市装备制造业不仅实现了量的增长,更有了质的飞跃,实现了数量与质量、规模与结构、速度与效益的统一协调。 作为国内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大连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大、门类多、技术力量雄厚。近年来,在振兴和开放的双重机遇下,大连的装备制造业不断进取,调整改造,快速发展,已经站在有能力实现新跨越的起点之上。 记者注意到,尽管成绩喜人,但在新的形势下,大连市也面临着如何加快推进大连临港临海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实现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新课题,有鉴于此,记者近日采访了大连市副市长曲晓飞。 技术改造 据曲晓飞介绍,近年来,对重大技术装备、船舶配套、环保设备、基础零部件、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大连市给予了财政资金支持,如设立数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帮助提高数控核心技术研发和关键功能部件生产水平。在全市安排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中,涉及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就有32项,总投资超过200亿元。2006年,大连市还确定在3年内每年拿出6亿元,建立自主创新基金。 与此同时,市经委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引导和鼓励关联企业、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开展 “产、学、研”联合,合作解决企业的关键技术难题。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企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大连市大批企业的产品制造工艺水平达到上世纪90年代国际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STX修造船、一汽大众发动机、大柴道依茨发动机、塞迈拖拉机、东方精工船舶等一批外资大项目的引进极大地提升了大连市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 自主创新 大连装备制造业如何才能加强自主创新,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业?曲晓飞认为,必须要结合大连自身实际,在推进改革开放、深入解决体制机制性矛盾的同时,切实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使科技创新成为拉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引擎。 目前,大连市装备制造业共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0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两个,是副省级城市中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最多的城市。其中,有7户企业技术中心列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承担了国家布局的数控机床及功能部件、风电、船用大曲轴、精密及特大轴承、核电设备等一批重大攻关项目。 曲晓飞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路径。要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形成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主要源泉。要大力加强集成创新能力,形成单项相关技术的集成创新优势,努力实现关键领域的整体突破。 产业集聚 曲晓飞认为,站在新高度上的大连装备制造业,只有把握好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及国内装备制造业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更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新的跨越,走市场聚集和企业主体的道路,才能实现装备制造行业的全面振兴。 他表示,大连装备制造业目前面临的发展机遇与上世纪90年代电子产业和家电产业向中国转移的机遇类似,因此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力推进 “两区一带”临港临海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建设。 “两区一带”的主要任务是依托大连市的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重点建设船舶修造和海洋工程及配套产业基地、汽车零部件和整车总装出口基地等六大产业基地,以及大型冶金设备、关键基础部件等七大优势产业。在 “两区一带”建设中,符合产业规划要求的项目或企业,除可享受相关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支持政策外,还将享受 “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的相关优惠政策。 曲晓飞介绍说,作为 “两区一带”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所进驻的第一个重大项目,中远大连造船项目总投资额38亿元。金州区三十里堡工业园区的船舶配套产业发展已成相当规模,船用推进器、船用柴油机等项目正加紧建设。处于 “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和 “两区一带”发展战略“会师”点上的长兴岛,其造船基地的建设更吸引了世界的眼光。目前,新加坡万邦集团、中集集团等世界知名企业已先后落户长兴岛。该园区储备项目超过200个。与此同时,在大窑湾底和大连湾北岸为主的“两区”临港临海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内,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同样强劲。大连正在形成沿黄海和渤海岸线、由众多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相连接的呈 “V”字形的 “两区一带”临港临海装备制造业集聚区,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曲晓飞指出,大连市提出的加快“两区一带”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发展的战略规划,为装备制造业实现新跨越搭建了新的更高的平台。该市将以规划引导产业,让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各类生产要素向临港临海集中,实现装备制造业的集群式发展和规模扩张。 面对新形势,大连正在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加快装备制造业的对外开放步伐,用开放促进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大国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的改革力度,用改革推进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联合和战略性改组;要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根本,争取早日把大连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临海装备制造业基地。(本报记者 高荆萍 通讯员 彭会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