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海:布局更趋合理 原材料工业结构不断优化
稿件来源:本报讯
“‘十一五’期间,原材料工业高速增长,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原材料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联合重组步伐加快,生产力布局有所改善,技术进步、节能减排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陈燕海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总结了我国原材料工业 “十一五”期间取得的重要成就。 中国工业报: “十一五”期间,原材料工业在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后,仍然取得了不斐成就,请您重点介绍一下原材料工业在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哪些突破? 陈燕海:总体来说, “十一五”期间,原材料工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各行业产业结构调整都取得了新进展。 “十一五”期间,石化化工产业布局趋于合理。一是企业向资源丰富的地区集中,逐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石油化工聚集区,云、贵、鄂三大磷肥产业区,川渝和新疆氮肥基地,青海和新疆钾肥生产基地。特别是现代煤化工的发展,甲醇、氯碱、电石、煤制烯烃等行业向内蒙古、陕西、新疆、宁夏等富煤地区转移。二是高附加值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向消费地区集中,逐渐形成了一批高附加值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企业集群。 近年来,通过建设规模化的生产装置及一系列的改造、重组和兼并,石化行业一些强势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到2009年为止,我国已形成了17个千万吨级的炼油基地和上海、茂名、天津、镇海、独山子等5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国内炼油能力1000万吨/年以上炼厂的原油加工能力已占总加工能力接近50%。 钢铁行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不断开发生产新品种﹑采用新工艺,钢材品种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高,产品结构逐渐优化,大量取代了进口钢材,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 有色金属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淘汰落后产能成效显著,电解铝行业已全部淘汰了自焙电解槽,铝冶炼已全部采用先进的冶炼工艺,新建或改扩建项目全部采用300kA以上大型预焙电解槽工艺。有色金属加工品种日益完善,产品结构日趋合理。我国铜加工材约有250种合金,近千种产品,产量位居第一,是产品品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铝加工企业产品结构日趋合理,铝加工产品轧制材所占比例达到37%。高档板带材增幅较大,高速列车车体型材为代表的大截面、薄壁空心型材已成功应用。 建材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产品品种结构不断优化。2009年水泥熟料产量新型干法比重72.25%,比2005年提高30个百分点,浮法玻璃比重84%,比2005年提高8个百分点,优质浮法和特殊品种玻璃占我国浮法线能力的比例上升为31%,浮法线的单线平均规模由2005年的452t/d提高到524t/d,最大规模达到1000t/d;玻纤池窑拉丝比重80.5%,比2005年提高11个百分点;新型墙材比重56%,比2005年提高14个百分点。中国中材、中国建材、安徽海螺、河北惠达等一批大型建材企业和企业集团迅速成长;市场资源配置得以优化,区域市场竞争更趋有序。 中国工业报:请您展望一下我国原材料工业 “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及各行业的发展方向? 陈燕海: “十二五”期间,原材料工业的发展将按照调整、改造、升级、换代的总体要求,立足国内市场需求,严格控制总量,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降耗减排,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传统基础材料升级换代,构建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体系,完善资源及产品储备制度,加大 “走出去”力度,加快使我国原材料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钢铁工业要坚持内需导向,以加快转变钢铁工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推动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钢铁工业核心竞争力。严格控制钢铁产能,切实制止钢铁行业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提高 “三废”的综合治理和利用水平。规范钢铁行业生产经营秩序,构建健康协调的行业发展环境。支持和鼓励钢铁企业以大型企业为主体,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逐步减少钢铁企业数量。围绕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和下游行业结构升级,加快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实物质量和稳定性,满足国民经济各领域多层次品种需求。 有色金属工业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重点发展新型铝、镁、钛合金,满足国内交通运输业、电子信息等行业对新型合金、专用材料的需求,提高稀土、稀有金属、稀贵金属材料发展水平。全面淘汰工艺落后、污染大、规模小的冶炼能力,严格限制在缺乏资源保障、能源短缺的地区建设电解铝等冶炼项目,抑制产能盲目扩张。积极推进铜、铝、铅、锌冶炼加工与上下游产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石化化工行业要按照一体化、集约化、园区化、基地化、多联产的发展模式,统筹建设若干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炼化一体化基地。坚持安全环保、资源循环、贴近市场、方便吐吞、优化存量、提升增量的原则,统筹重大项目布局,适时启动新的烯烃项目、化工新材料项目以及配套物流系统建设。提高油品质量、保障油品供应,促进烯烃原料轻质化多元化,全面提升炼化技术和大型装备国产化水平。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产品和专用料以及新型专用精细化学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氯碱、纯碱、无机盐、轮胎、涂料、染料等传统化工产业的准入门槛,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集中度。 建材工业要积极发展节能环保、防火抗震的新型墙体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大力发展加工制品业,提高产品精深加工程度。继续提高新型干法水泥和浮法玻璃比重。全部淘汰 “平拉法”玻璃生产工艺,水泥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基本完成。支持水泥、平板玻璃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中国工业报: “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如何加快实现新材料产业与基础原材料工业融合发展? 陈燕海: “十二五”期间,原材料工业将以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建设重大工程和支撑国防军工需求为目标,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新型合金材料、高品质特殊钢、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本报记者 陈祎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