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晶龙集团董事长 靳保芳
“国家应成立光伏产业专业部门机构,在能源开发、供给、应用等多方面统筹考虑,编制适合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确立未来的发展目标。”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在发言中 “关于加强对太阳能光伏产业调控的建议”,调研深入、针砭时弊、受到关注。
发展迅猛
靳保芳表示,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新能源、低碳经济,受到全世界的追捧。许多国家纷纷出台扶持补贴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飞速发展。
据他介绍,为了鼓励支持光伏产业发展,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采用了财政补助、科技支持和市场拉动等方式,加快了国内光伏发电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数据显示,自2007年以来,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连续4年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制造基地。2010年,随着欧洲国际市场回暖,从国外飞来大批订单,再度引发了资本对产业低端光伏电池和组件的疯狂追逐,从事光伏的大腕儿们以GW速度扩产;一批上市公司纷纷加码或者上马光伏项目,动辄投资数亿元乃至几十亿元。与此同时,欧洲许多国家纷纷削减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补贴,上游的多晶硅价格坚挺,短期造成了市场危机隐伏。
隐忧凸显
作为率先进入光伏产业的企业家,靳保芳认为,光伏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喜,更有忧。据他观察,已经凸显四大弊端:
“盲目无序发展,引发市场风险。”他介绍说,2010年光伏市场回暖,异常火爆的国际市场行情超乎预期,生产商订单持续爆满,光伏组件价格也持续走高,引发我国很多企业盲目扎堆上马光伏产品项目。据有关部门预测:2011年我国产能将达35GW,全世界的消费需求在20GW左右,将出现阶段性供求失衡。
“产能结构不合理,造成成本高、效益低。”靳保芳谈到, “中国是光伏制造大国,还不是制造强国。”
目前中国光伏产业结构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高端原料、装备、测试仪器设备制造企业规模小,多晶硅仍有50%、银浆100%、装备20%等需要进口;绝大多数测试设备仪器,我国还不能生产,需要依赖进口;低端太阳能电池片和组件产能占全世界的60%,95%的产品需要出口;市场结构不合理,中国是世界光伏产业大国,国内消费不到10%,国内光伏发电的总装机量仅占全球装机总量的1%,产品严重依赖出口;技术结构不合理,我国最具优势的是电池片和组件技术,以及其他新兴电池的开发,但装备技术和原材料技术并没有真正掌握,基本上都是控制在国外发达国家手中。
“企业多、规模小,产品竞争力不强。”光伏产业是资金和人才密集型高科技企业。在过去10年里,美国崛起的光伏企业是15~20家,但每家都有独特的技术。我国从事光伏产业的企业有近2000家,其中有生产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500多家,产能50MW~100MW的有200多家,产能100MW以上的300多家。而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原材料的供应包括多晶硅材料的来源与工艺基本上都千篇一律,太阳能光伏产业大都集中在产业链门槛最低的封装环节,重复建设现象突出,企业普遍缺乏人才、资金、核心技术。
加强调控
据此 ,靳保芳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旨在推动光伏产业健康、有序科学发展。
“政府加强对光伏产业发展的引导。”他建议:成立专业光伏产业领导部门机构,在能源的开发、供给、应用等多方面统筹考虑,编制适合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确立未来的发展目标,及时出台解决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装备思路、突破方向、发展路径等。
“尽快制定光伏产业的国家统一标准,规范发展。”他表示,对布局不合理的企业不予审批立项;对不够条件的企业限制上马;对不合格的产品限制出厂上市,对外国企业产品实行准入制度。推动建立产品的认证、监测制度,实现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同时,完善相关产品的质量标准,严格产品质量,加强行业监督、净化市场,提高产品质量,维护我国声誉。
“制定新政策,对落后产能进行调控。” 靳保芳认为,国家要像对多晶硅一样,早日出台整个行业进入标准法规和鼓励新政,对行业有品牌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研发中心、有专业领军人才的前30名大企业和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上GW的企业,在土地、资金和税收上给予优惠,进行大力支持。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技术领军人才的中小企业进行积极扶持。对无专业人才、装备落后、技术水平低的小企业,进行限制发展,从而使光伏产业走向科学发展的轨道。(本报记者 宋文华 通讯员 段同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