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暂停“第二家合资企业”申请审批的建议
1994年和2004年先后出台过两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对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 “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 (含两家)以下生产同类产品的合资企业”的政策,其走向越来越对国内企业不利。
一是在中国已经有两家合作伙伴的外方,凭借着对合资企业的产品资源、研发和生产技术、管理体系的控制,在实现其在中国市场的产能布局后,进一步整合两个合资企业价值链,蚕食中方的利益,从而实现采购、销售的控制权。二是现在仅有一家合作伙伴的外方,在合作过程中动辄提出大量的技术转让费、支持费,如果开出的条件得不到满足,则以在中国选择第二家合作伙伴相威胁。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方有理由在合资模式下争得平等的地位。因此建议:
1.暂停 “第二家合资企业”的申请审批。
2.对外方在中国已经有两个合资企业的进行整合。从 “防止恶性或不正当竞争”或 “规范行业生产经营秩序”出发,要求跨国集团在中国的两家合资企业,在限定的时间内,在政府、共同的出资人 (国资委)、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下,就两家国内企业与外方的合作产品、技术给予明确的界定并签订协议,制定各相关方认可的长期发展规划,作为后续引进的产品及技术项目审批的依据。
关于完善进口整车政策及监管建议
近年来,整车进口规模逐年大幅增长,但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进口车平均报关单价不降反升,消费者得不到实惠,跨国公司几乎包办了进口车价值链核心。从维护公平贸易环境,保护消费者、保护本国产业的角度出发,应限制跨国企业包办价值链所有环节,在汽车进口、分销渠道方面,明确规定中资、中资控股企业应占有的份额。
建议建立进口整车海外售价与报关单价关联数据库,防止跨国公司在整车进口中进行关联交易和利润转移;同时,可以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通过消费者协会、行业协会等民间渠道,对进口整车的经营、品质、安全等实行全方位的监督。
关于规范出口秩序的建议
2010年我国汽车出口量达到54.49万辆,显示出强劲的复苏势头,但出口企业不遵守规则、无序竞争的表现比比皆是。国际竞争国内化,同行业互相倾轧,不按正常收益做出口定价,用远期信用证、赊销、超低价格等方式"血拼",造成双输,赔着钱在国内赚吆喝,在国外捞抱怨。
上述乱象的根源在于出口冲动和对出口量的过度追求。为此建议:
1.鼓励政策由贸易导向转向投资导向,将政府支持和补贴的重点转移到海外投资建设组装、生产、网络建设及服务项目上。
2.进一步加大出口秩序规范力度。确保汽车产品在海外拥有网络管理、有售后服务、有品牌信誉,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和中国汽车品牌形象。对于连续两年出口数量少于50辆/年或出口金额低于50万美元/年的企业,建议暂停其出口资质。
3.加强行业自律,规避恶性竞争。(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汽集团进出口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