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将实现汽车产能400万辆 吉林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目标确定
稿件来源:本报讯
在刚刚结束的吉林省汽车零部件发展会议上,中国工业报记者获悉,吉林省汽车产业 “十二五”发展目标已经确定:到2015年,全省将实现汽车产能400万辆;汽车产业总产值达到8000亿元,年均增长15%。 2010年吉林省汽车产业总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据吉林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10年,吉林省汽车产业总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全省整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68万辆和166万辆,是2005年的3.2倍,年均增长26.5%。全省汽车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966亿元,销售收入3849亿元,利润380亿元,税金227亿元。这四项指标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分别为25.7%、27.3%、68.5%和26.5%。 到2010年底,吉林省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已达473户,比2005年增加了254户;其中整车制造企业3户,专用车制造企业22户,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434户。全行业从业人员18.4万人,资产总额2462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一倍还多。 与此同时,全行业自主开发能力亦明显增强,吉林省汽车及零部件行业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由2005年的17家增加到40家。其中作为国家级技术中心的一汽集团技术中心,已形成中、重、轻、微、轿、客、军等商用车、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的自主研发能力,在国内高端重型商用车底盘、发动机、变速器、车桥、驾驶室及车身的开发及试制、试验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全省汽车及零部件自主研发体系已初步形成。 吉林省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纲要已制定完成 作为吉林省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吉林省委、省政府对汽车产业高度重视,目前已制定完成了全省汽车产业 “十二五”规划纲要。 据吉林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透露, “十二五”期间,吉林省汽车产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紧紧抓住国内汽车市场处在普及需求阶段的增长潜力,突出整车产能扩张、零部件配套体系建设、新能源汽车研发,进一步提高国内市场份额,把汽车产业建设成国内规模最大、研发实力最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以及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 吉林省汽车产业力争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8000亿元,年均增长15%;工业增加值2000亿元,年均增长14.5%。其中,整车产值达到5400亿元,年均增长13.2%,汽车零部件产值达到2600亿元,年均增长21.4%。 在发展汽车整车上,到2015年,将努力实现400万辆整车规模。其中,长春市整车规模达到300万辆,吉林市整车规模达到100万辆。同时加强自主品牌汽车开发能力建设,加快一汽 “红旗”、 “解放”、 “奔腾”、“佳宝”等多平台系列的自主品牌产品开发,使自主品牌汽车占整车产销量的50%以上。加大专用车规模及产品开发,尽快形成国内重要的专用车生产基地,到2015年,专用车规模达到20万辆以上。加快新能源汽车研发及产业化,到2015年,省内新能源汽车产能达到20万辆以上,其中纯电动汽车10万辆以上。汽车零部件方面,将完善配套体系,力争到2015年,省内汽车零部件配套率占一汽国内配套份额的50%。 “十二五”吉林省将大力发展汽车服务业 围绕省内400万辆整车工程,吉林省将积极推进全省现代汽车服务体系平台的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汽车物流业,建设大型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基地;倾力发展汽车信息业,逐步建立资本、技术、采购、产品等方面供需交流的信息平台;发展金融服务业,开发多品种汽车金融产品;发展二手车市场,规范二手车市场交易秩序,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二手车市场健康发展。 到2015年,吉林省实现汽车服务业营业收入1000亿元,省内汽车物流发达顺畅,汽车信息平台功能基本完善,二手车交易市场运作规范,汽车金融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售后服务体系基本健全。 为此,在 “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吉林省汽车行业将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重点,狠抓改造投入,实施一批重点项目。 首先,围绕一汽发展搞好配套,加快新车型配套产品开发,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和售后服务。 其次,着力抓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建立一种长效激励机制。继续加大支持省内10家重点省级零部件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积极培育富奥股份、一汽富维等技术中心成为国家级技术中心,积极建设减震器、转向器等技术中心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充分发挥省内人才和资源优势,积极引导省内汽车零部件检测机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参与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形成技术联盟;鼓励具有一定实力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收购国外先进研发机构,迅速提升企业自身研发能力。 再其次,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紧紧围绕省内 “400万辆”整车和一汽整车发展规划,加快项目的谋划及实施。2011年重点抓好一汽轿车30万台发动机、25万台变速器、一汽东机工1000万只减震器等100个重点零部件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 最后,加速推进长、吉两个汽车产业园区建设,争取更多的国内外零部件企业落户;富奥、富维、东光、旭阳等零部件工业园区也将加快建设进度。本报记者 王 斌
|